首页-学院新闻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三立院士

发布日期:  2022/04/24  钱文馨   浏览次数: 部门:    返回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李三立同志,于2022年4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李三立院士生平

李三立同志1935年8月24日出生于上海市,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60年取得前苏联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博士学位,先后在清华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工作,曾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审组召集人、IEEE中国分部主席。担任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副主编、兼任《计算机体系结构》分支主编。1956年3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三立同志1956年起长期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曾负责研制过我国电子管、晶体管、LSI和VLSI四代计算机。其中,724机是七十年代国内高校用于国家尖端科技的规模最大的计算机;102机是用于加工重要部件的光栅数控计算机,将精密加工效率提高数十倍,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使我国在该领域进入当时的国际先进行列。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李三立同志作为我国首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微机体系结构、局部网络、RISC和指令级并行处理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负责研制多台超级计算机,其中两台进入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深超-21C”(2003,146位)和“自强3000”(2004,126位)。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左五),上海市领导杨雄(左三)、姜斯宪(右二),听取李三立院士(左二)汇报研究情况


李三立同志曾获得多项荣誉和奖励,包括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

2018年11月17日,李三立院士出席计算机学院三十周年院庆并获学院终身成就奖,时任院长郭毅可为其颁奖


李三立同志在钱伟长校长的领导和支持下,于1988年创建了上海高校首个计算机学院——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担任院长。1994年至2015年期间,担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为学院和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等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杰出贡献。

1988年创建上海高校首个计算机学院,担任院长

1994年组建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担任院长


他带领计算机学院以高性能计算与网格技术为主流研究方向,建设上海高校网格平台,促进高性能计算和网格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他负责研制成功的上大自强2000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的峰值速度达4500亿次/秒,是我国当时民口研制的峰值速度最高的超级计算机。

李三立院士带领团队进行研讨


上大自强3000高性能计算机峰值速度为2.35万亿次/秒,在2004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列126位,中国TOP100名列第6位,国内高校名列第2位。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和网格技术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钱伟长校长关心上大自强3000高性能中心建设情况


追思缅怀

郭毅可教授(曾任学院院长):李三立院士是我在清华的老师,在我清华读博士的时候,他是我的一个导师之一。后来我出国了,虽然和李老师一起做研究的时间很短,但是李院士科学研究的热爱和他的那种开宽的思路,广博的知识面,对我的印象是很深的,也影响了我以后的研究生涯呀。我和李院士老师的缘分就一直没有断过,2015年李院士从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岗位上退下来,我有幸继任于他,成为计算机学院的院长,我们师徒两人能够有机会共同为上大的计算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我感觉到特别的荣幸,也是我和李院士的深厚的师生缘分的继续。在上大做院长的六年里,我常常向李院士请教,受益非浅。2018年10月,我回清华参加清华大学计算系60周年系庆,再次见到了李院士,那时候李院士记忆力很不好了,但是他还是在纸上写下了要和我说的话,和我做了很深刻的交谈,我非常感动,迄今记忆犹新。11月17日,我在上大向李院士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当时我们一起握手,留下了一张难忘的照片。想不到这次谈话竟成了出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聆听老师的教诲。老师一声为国家贡献巨大,桃李满天下。老师的去世我们深感悲痛,我们深深怀念老师,一定会遵循老师教悔,努力工作,好好做人,为国家作出贡献。李院士安息!


徐炜民教授(曾任学院党委书记):惊闻李三立院士走了,我恍惚了许久,一直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跟随李院士几十年形同师徒,在他指导下研制“自强2000”、“自强3000”超级计算机,搭建网格平台,创建e-研究院科研模式,推广高性能计算……, 回忆往事恍若昨日历历在目。他那渊博的知识、明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工作态度、执着的实干精神、平易近人的作风给了我一生的教诲,他是我人生的导师。


吴耿锋教授(曾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先生,1998年,我有幸从中国科技大学调入上海大学和你共事,一直以来,我视你为我的老学长,更视你为我的师长!

生活中的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1998年我刚到学院,我们曾做过一段时间的邻居,门对门,走过十几米的走廊就可以互访了。那时候,我主持计算机学院的工作刚上手,许多情况不熟悉,你经常饭后到我家小坐,热心地介绍学院的历史,畅谈当今计算机工程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询问我工作生活有没有困难,还经常为学院的工作出谋划策。

工作中的你,为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发展称得上是舍身忘我、呕心沥血。

曾记得,为了凝聚学院高性能计算研究的方向,你指导我们一起精心地制定了项目、基地和人才的一体化规划,还亲自找市领导说明项目的重要意义,从而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

曾记得,为了研制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自强2000,你亲自设计方案、引进人才、一线指导,带领我们挑灯夜战、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自强2000终于获得成功,学院在并行计算机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项目成果获得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曾记得,有一天钱伟长老校长想看看我们获奖的高性能计算机,你我陪着他老人家来到机房,你像介绍自己的孩子那样,把自强2000从里到外细说给他老人家听,说得老校长直点头。

曾记得,学院在申请计算机应用博士点的关键时刻,我们一起规划了研究方向和团队,还请来了北大著名计算机教授杨芙清具体指导、帮助宣传。那一年,我们和华师大、华理工一起获批计算机应用博士点,学院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刻。

我可以有无数的曾记得,但却难掩今天的悲伤和难过。我知道你还有许多的不舍,你的事业,你的亲人,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但是我要告慰我的学长,你的事业后继有人,你的亲人一切安好,你的同事以你为荣,你的学生遍地开花!

一路走好,我的学长,我的师长!


沈文枫副教授(学院教师,李三立院士高性能计算团队成员):李院士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没有架子,我们平时都叫李老师,而且一开始就是这样。李老师带着我们直奔科研的前沿,在机房开现场会、讨论、交流,每个人都能讲,不分老师还是学生,但是要做实验,每个人建议都可以采纳。从自强2000到自强3000我们获得了很多成绩。李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他在苏联留学和经历的科研工作,我们觉得更像一位长者在讲故事,其中的艰辛只是人生的调味料。这些如同春雨,无声地滋润大家,鼓励大家。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三立院士!


上一条:关于举办李三立院士追思会的通知

下一条:上海大学牵头成立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