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新闻

“大班上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系列研讨会之二

发布日期:  2012/11/01  刘华   浏览次数: 部门: 未知   返回

     10月26日下午,计算机学院教研中心召开了第二次"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法研讨会。会议由教研中心主任赵正德老师主持,近40名各课任课教师及实验中心教师参与研讨。
第一次研讨会主要讨论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一类的语言类课程的改革情况,而此次研讨会则通过《数字逻辑》课程改革介绍为引,讨论了硬件基础课程在"大班上课,小班研讨"框架下的教学方法方式改革及课程环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会议上,刘颖群、张石林、诸而明和何冰四位课程组老师对于《数字逻辑》课程整体情况做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方面。新的教学模式下,课程组对教学内容做了新的划分,即将全部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精讲部分,略讲部分,自学部分以及研讨部分。对于研讨课的组织形式,几位老师也给出了他们的实施方案。他们提出,研讨课主要是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学及研究能力。研讨课上,学生自主选择研讨题目并在充分准备后上台讲解,力争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潜能。并且学生以5人为1组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实验实现设计方案,同时还要进行课题设计说明讲解和答辩。在实施过程中,几位老师普遍感到,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比以往有了明显提升。
在《数字逻辑》课程几位老师介绍后,其他教师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了热烈讨论。主要涉及问题包括考核方式如何匹配新的教学模式,如何使学生能够在整个课程中保持良好的主动性以及研讨课时间与学生实际人数之间的矛盾等。对于考核方式,《数字逻辑》课程将传统书面考试和及课程设计结合,还要考察学生研讨表现和课程参与程度,这些都要作为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任课老师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研讨课时间不足,有时研讨题目无法充分展开进行。
最后教学院长李青老师就本次研讨中关于考核内容与方式、开始研讨时间建议、硬件小课题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研讨课考勤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和总结,李青老师强调说,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始终是我们教学改革与研讨的宗旨。
通过这次研讨,为学院硬件类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我们共同期待本系列研讨会的第三轮讨论--《离散数学》课程经验交流会。

上一条:“大班上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研讨与交流之三

下一条:第四届上海大学“Just搜搜”信息检索能力竞赛颁奖典礼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