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新闻

学院召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研讨交流会

发布日期:  2014/06/05  刘华   浏览次数: 部门: 未知   返回

        2014年5月30日下午,计算机学院大楼1106会议室学院召开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第二次教学研讨与交流会。这也是"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实践的第十二次大型研讨与交流会。会议由学院教研中心主任赵正德老师主持,学院副院长李青老师、叶飞跃老师及全院教师一起参加了会议交流和讨论。
         首先作交流发言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组组长沈文枫老师。沈老师就研讨课的思想工作、后续思考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认为,研讨课不是简单的课堂内容的不同形式的继续,而是课堂内外的结合、探索,甚至还具有更广泛、深刻的意义。在研讨课上,从就业和发展角度出发,通过明确目标和具体实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专业观。对研讨议题的课外研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组完成研讨专题的方式,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他建议含研讨内容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对于研讨课教学方式在各门课程中实施效果的客观评价,他认为可以有更多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来支撑并推动其创新与发展,通过更多总结经验,逐渐建立自主品牌。他建议,学院可鼓励教师写适合研讨课的教科书,在研讨课上也引导学生参与教材的撰写工作。在研讨议题方面,他提议实现课程交叉,体现各门课程之间的前后逻辑性和连贯性,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培养计算思维的理念。
        该课程组的刘颖群等老师对研讨课的"团队建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此后进行主题交流发言的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组组长吕卫强老师。吕老师从研讨课的教学实践、教学计划、考核办法、研讨课安排、研讨课打分、教学效果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交流。课程组结合课程特点,对研讨课的教学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比如,在教学顺序上将SQL提前在第一周教学进行,把ER模型及其扩充进行合并,从整体上统筹安排研讨、作业和实验的教学进程。在整个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分为讲课、自学、作业、研讨、习题课和实验等几个模块。在讲课安排上,把一个年级分三个大班根据教学计划精讲和略讲;在自学部分,每章安排自学内容;研讨课方面,每周出3个研讨题,一个学期安排8次;作业方面,每周布置3~4题,一个学期总共9次;关于习题课,每个学期安排2次。实践证明,上述教学安排是合理的、成功的。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总体考核方面,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实验和讨论等方面综合考评得出,重点突出"研讨"的比重(占平时成绩的60%)。在研讨课安排方面,该课程组每周有三个小组进行报告,研讨课上课时指定或抽签决定那个组和那个人报告,这样可确保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需准备研讨内容。通常每个小组在每个学期能报告2~3次。在第五周和第十周的研讨课上,进行两个小班合班上习题课。研讨课的打分规则为:报告人的分数涉及所有组内同学,最高10分(一般给6-7分,使得不参加讨论的同学只能获得一个基本分);如果只是演讲,没有讨论的,仅得平均分7分;当本组同学有补充时,分数只涉及该同学;凡是参加讨论同学只要言之有物,就可加1分;对研讨题目提出质疑且言之有物,也可加1分;如果报告小组中有同学无故缺勤,该同学得0分。最后的研讨课成绩为:报告分合计×3/报告次数+讨论分,最高为30分。吕老师建议适当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辨能力。就目前方案获得的教学效果来看,在提高了学生参与研讨课程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还降低了最终的不及格率。同时还指出目前研讨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研讨课"课时紧、研讨题的难度不太容易掌握,以及如何激发学生讨论的参与度等。
        接着,学院研究生副院长、课程组叶飞跃老师针对"研讨课"教学方式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他认为,通过研讨课,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特别是加强了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他对"研讨课内容是否必须要有新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此外,他还提出了研讨课课程内容有必要精简,课程安排要有更好规划,要有预案以及"研讨内容可否可以围绕习题进行讨论"等建议。
        课程组宋安平老师就"研讨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将自学内容放在研讨课上"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程组李晓强老师提出了"研讨课可以减少教师讲课时间,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思路"以及使教师"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针对性"等观点。
        最后,教学副院长李青老师对会议做了点评和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吕卫强老师基于数据分析提出平时成绩占比方案、随机确定研讨报告人等制约学生不够投入学习的方法。他指出,通过研讨课可以实现课内外联动,也是检验学生课外学习的一种方式,期望大家能更好地探索、实践和总结"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这一教学模式,以惠及更多的学生。
尽管"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目前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渐进阶段,难免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强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使这一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深化,成为学院的品牌之一。

上一条:2014届本科生毕业集体照拍摄工作顺利进行

下一条:大爱乎,小事乎—记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爱心基金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