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新闻

“离散数学”和“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研讨交流会

发布日期:  2014/05/04  刘华   浏览次数: 部门: 未知   返回

       2014年4月25日下午1:30,计算机学院大楼1106会议室召开了《离散数学》和《软件工程》课程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研讨与交流会。会议由学院教研中心主任赵正德老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朱永华老师、教学副院长李青老师及全院教师一起参加了会议,并积极参与了研讨和交流。
        首先作交流发言的是《离散数学》课程组组长封卫兵老师。该课程教学过程分成"讲授"、"自学"和"讨论"三个模块。"讲授"模块中每周安排3至4个作业题巩固课内讲授的知识,"自学"和"讨论"模块每周安排3个讨论题检验学生课外学习效果。课程的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占总评成绩40%的平时成绩细化为:出勤和作业各占5%,其余的30%根据研讨课上的表现情况。研讨课为小班,每个小班约30名同学,按3人一组,每周随机选取其中3个小组,随机选择组员报告课外讨论情况。学生在研讨课上有小组成绩、该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计入个人得分,其他同学参与讨论计入课堂表现加分。
与上届2011级相比,本次2012级《离散数学》课程的大班人数由150左右减少为120左右,小班人数由37左右减少为30左右,基本保证了每人都有一次讨论报告的机会。研讨课主要存在前期热烈、后期趋于平淡。封老师对研讨课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可通过适当减少研讨次数,相对增加习题课来增强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掌握;在设计研讨题时力求有争议或有多种解法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以增加议题讨论时的热烈气氛;在制约上课不认真的同学方面,可从报告形式和分数上来着眼;此外,封老师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减少大班和小班人数,小班可不分组,以使人人必须时刻准备好参加报告,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参与研讨交流的锻炼机会。这样做对老师的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此后,该课程组的吕卫强老师也对"把小班分得更小些"、"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作了补充发言和建议。
        《软件工程》课程组陈圣波老师针对该课程组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情况作了综述性交流发言。该课程组的课程总评成绩结构设计为:出勤10%、研讨15%、实验15%以及期末60%。研讨课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4人为1组,按小组选代表发言,发言代表必须轮换选出。研讨评分时,从PPT质量、发言者表述情况以及提问和回答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在研讨内容设计方面,针对大纲变化、上课课时减少的情况,将一些先前课堂上讲的内容放到了研讨课,研讨题目力求与学生课堂学习和实际应用密切联系,以使学生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从课程组的研讨方案实施效果来看,研讨活动增加了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协作,提高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研讨实施中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积极性还不够高,有些学生往教室后排坐,有些学生课堂研讨发言准备不充分,研讨课上的学生不够关注其他同学的发言等。课程组还就学生对研讨课的看法、意见开展了调研。陈圣波老师在发言结束前还谈了自己对研讨课开设的一些心得体会。他认为,研讨课程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变化。在教学理念上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主动性,以及探究与合作精神;在教学模式方面,增加了思维开放性、多样性,强调了教与学的互动性,教师是关键的观点。
        接着《软件工程》课程组长曾红卫老师等其他几位课程教师作了补充发言,学院老领导徐炜民教授,以及计算组成原理课程组长沈文枫老师等也作了交流发言。最后,党委书记朱永华老师就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大环境和学校有关教学改革思路及动作谈了自己的体会,教学副院长李青老师对教学研讨交流做了总结。
        本次会议是一次学院层面上进行的教学研讨交流会。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学院全体教师集体智慧参与教学方法研讨和交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是学院本科教学的一个特色,而且一定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科学,一定会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的本科教学。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学院教学方法研讨与交流会议的到来!


计算机学院教学研究中心


上一条:学院春季学期本科生课外专业讲座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下一条:学院青年教师座谈会暨思想状况调研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