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新闻

学院开展“大班上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系列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12/10/17  刘华   浏览次数: 部门: 未知   返回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我们从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式的讲授和批判式的讨论。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计算机学院结合学校独具特色的新生研讨课形式,针对学科专业基础课设计了"大班集中讲授,小班拓展研讨"的教学模式,就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率先涉入"深水区",力争使后三学年专业培养与第一学年大类教育的平滑过渡与无缝连接,力图逐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学期,计算机学院在2011年级学生的所有3门学科基础课程中进行了"大班上课,小班研讨"新型授课模式的尝试。
        为了对这一模式实施以来的一些经验和问题进行探讨,计算机学院将陆续开展"大班上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系列研讨会。10月12日下午,首轮研讨会在宝山东校区计算机学院楼1104会议室顺利进行。学院部分领导,学院教研中心的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科基础课的任课老师3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议由教研中心主任赵正德老师主持。
         本次研讨主要针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讨论会上,该课程组的负责人李青副院长报告了该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不同以往,这门课程从教学计划上分为讲授、研讨和实验三个环节(学分为3+1+1)。其中讲授环节包含精讲、略讲和自学部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大班上集中进行讲授,其余部分则留给学生课外自学。颇具特色的研讨环节则以小班配以课程组教师的形式进行。研讨课上,由学生报告课外学习成果、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和讨论。教师的主要作用则是控制研讨的流程、启发研讨、记录研讨的情况、点评并给参加研讨者评分。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将由其研讨课上的表现、期末笔试成绩,以及课内外实验的完成情况共同来决定。该课程授课以来,相比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得到提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的局面不断呈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研讨环节的内容设计如何得当,讨论小组的人数怎样设定合理,如何解决部分同学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等。在李青老师的报告之后,该课程小组的陈迅雷、朱颖、宋波几位老师也就他们授课、研讨的具体做法和感受进行了交流。
        在接下来的互动交流环节,各位与会教师畅所欲言,气氛热烈,纷纷为该新型教学方法的尝试建言献策。会议最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董晓雯老师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这次交流研讨会的意义,她指出这种"大班上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需要大家不断地拓展思路和总结经验,接下来一系列交流研讨会的开展必定会大大推动这个进程。

上一条:ACM队在第37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勇夺铜奖

下一条:ACM队在第37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勇夺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