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探访上海红色历史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6日开启了本次实践活动的第二站——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本次参观活动旨在学习老一辈革命作家用文字作斗争的历史事迹,从而激励新一代青年发愤图强。
进入多伦路,映入眼帘的是老式洋房、古董书铺、画廓茶坊咖啡厅、着家居服的邻里与时尚的各国游客。而我们要参观的,却是藏在喧闹尽头小巷深处的一个纪念馆——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在典型的石库门里弄,这幢三层高的小洋房显得十分安谧质朴,只有一块斑驳的木匾极为低调地告知游客这就是为历史画上浓重一笔的"左联"成立地。
参观从一楼开始。一楼的房间是左联当年成立大会的会场,屋内如当年摆设,当年的与会者有50人左右,其中鲁迅、夏衍、钱杏邨被推举为主席团成员,坐在讲台的前排。空阔的大厅内似乎仍可听见当年作家们热情澎湃的讲演与激烈的争论。挂在后墙上的,是作家们的照片——他们默默注视着前方。时间在他们的脸上静止,留给参观者关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思考。迈过门槛,庭外院落的绿荫里肃立着五位烈士的雕像,血雨腥风虽已不在,但从他们脸上可读到很多东西——从容、坚毅、希冀、傲然。
吱呀的木楼梯将参观者引向二楼的陈列室。展厅从前言部分开始,按左联的发展顺序陈列。照片纪实、实物展示、文字解释加以音像辅助,使得整个参观简明而又生动——左联从创建时的一个弱小群体,到发展过程中众多进步力量的加入,之后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其创作的丰富作品对革命及社会的促进,黑暗时期反动势力令人发指对他们的迫害,使得参观者身临其境,情绪也随之起伏跌宕。
行进中所见不少刊物与作品是如此的熟悉与亲切,《大众文艺》、《拓荒者》、《北斗》、《文学》等,一页页书稿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动荡、残酷的环境下,从作家的笔端流淌而引得世人瞩目。
当参观行至最后部分,一部打开的大书让人为之惊叹。书上没有文字,只有一张张或微笑、或平静、或激昂、或憧憬的脸,他们均是为左联作出卓越贡献的左翼人士,他们的生命可能很短暂,名字也许不为人知,但是在历史的书卷上,他们是不能轻易翻越的一页。
最后一个展厅,以鲁迅先生的语录作为参观的结尾。展馆留言台的簿子上,写着各地参观者的心声。这次左联参观,使得每一个同学都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更加了解这些为了当代人的幸福生活而不懈斗争的作家,不惜牺牲的革命者,使得大家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历史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计算机学院13级研究生 白云伟